修行寄语(七)
2013-07-17 22-41-32 来源: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:仁炟法师 点击:次
#仁炟法师#【《姚姚絮语》】:“闻师佛声起,弟子泣长渧。世人笑言痴,我却耐他讥。旷劫尘封垢,刹那净琉璃。”佛历二五五四年(公元2010年)十月初四仁炟作于香港。
【学佛要至诚】诵《大悲咒》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利益,但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云:“唯除不善,除不至诚”,修任何法门都如此。
#仁炟法师#【《孤帆狎浪》】:“寒蝉未知严冬冷,井蛙却道早春天。稚童跨竹强作马,一枕黄粱中状元。梵韵悠悠非俚曲,醉汉痴痴堪悯怜。深山闹花倚群蝶,阔海狎浪仗孤帆。”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二月初二仁炟作于深圳。
#仁炟法师#大家切记修行不是赌博,而且每个人无始劫以来有很多的罪业罪障,应受罪报。有的人一边求观世音菩萨和药师琉璃光如来保佑,一边又在不停地造作罪业。有的人诵了《普门品》和《药师经》,如果按照他自己设定的期限未能达到目的,就怪佛菩萨不灵,而不是找自身的原因,这种想法和做法要不得。
#仁炟法师#《示跟香弟子》:“朝山之旅,贵在修行。叩拜之余,记事诵经。散心杂话,信施难消。摒除余念,唯存佛号。同愿同行,团结互助。远非离恼,菩提之路。”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二月廿四仁炟作于朝礼九华途中。
#仁炟法师#以戒为师,在守戒的基础上才能修禅定。因为禅定也是以戒律为基础的,没有戒律就谈不上禅定,也谈不上修行,也谈不上学佛,所以这些是互相关联的,一环扣一环。在持戒的基础上修定,在修定的基础上开启智慧。
#仁炟法师#《朝礼九华之歌》①:朝礼九华,大悲大愿。跟随师父去朝山,永结地藏缘。灭罪又除衍。佛子心虔,福慧广增延;朝礼九华,大悲大愿。足不出户亦朝山,永结地藏缘。灭罪又除衍。佛子心虔,福慧广增延;
#仁炟法师#《朝礼九华之歌》②:朝礼九华,大悲大愿。三步一叩代代传,效法古圣贤。体健意安然。佛子心虔,福慧广增延。”佛历二五五五年 (西元2011年) 三月初十仁炟作于淄博第一医院骨伤科病床。
修行中有一些感应,都不要理它。但是如果心中恐惧,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,恐惧和不适就会消失。
#仁炟法师#《偶感》(二首) “吾入污泥汝见天,吾身腥臭汝荣颜。若得诸君生欢喜,长劫苦趣心亦甘。”“汝有荣枯吾身寒,同根同体同命连。汝成圣物吾欣慰,愿做佳肴供人餐。”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三月初六仁炟作于淄博第一医院骨伤科病床。
#仁炟法师#【打坐睏意】诵经打坐有睏意时,一方面,按虚云老和尚的办法,瞪大眼睛用力往上看,然后眼珠左转三圈,右转三圈,如此重复可解除睏意;另一方面,睏意也可能是冤亲债主干扰,睡魔障碍,可以挂超度牌位超度无始劫来的一切冤亲债主。
《警世歌》:“勿言白,莫道黄。白遗恨,黄忧伤。贪瞋痴慢,魑魅魍魉。惟老实耕耘能开基立业,岂巧言令色而治国安邦;佛世尊,阐妙法。法我执,皆放下。从闻思修,般若宏发。惟真修实证乃坦途大道,弃教理行果则败种焦芽。”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三月初二仁炟作于淄博第一医院骨伤科病床。
禅宗打坐念佛的一种方法:吸气念阿弥,呼气念陀佛。祖师大德们把这种方法称为:禅净双修,定慧等持。
#仁炟法师#《忆江南?过青石关》天莫撼,铁铸磬石关。鬼斧神工悬岭上,风花雪月伴千年。锁钥镇苍山。云水汉,祈拜过雄关。礼罢文殊朝地藏,娑婆世界任蹒跚。梦幻在人间。佛历二五五五年 (西元2011年)五月十五作于朝山途中
#仁炟法师#不要把禅宗落入口头禅,随机逗趣固然很好,如果不重视参禅打坐、真修实证,整天在言词语句上用心思,对于修行将毫无益处。
#仁炟法师#《四大皆空》人老四大欠和合,旧疾未祛新病蹉。老骥伏枥志千里,皮囊破旧逢坏魔。愿借圣贤威神力,空有空空奈若何。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四月二十八作于山东莱芜
#仁炟法师#【事理圆融】从理上讲是:本无生死可了,亦无众生可度。从事上讲还要了生死,行菩萨道,修六度万行,理和事要圆融无碍。直心是道场不等于做事不圆融,说话做事要讲方法看效果。
#仁炟法师#【乌夜啼?过汶阳】长勺战鼓飞鸣。似闻声。雾漫岚山峡岭,辍长缨。孝水秀,汶河旧,沐淳风。夜暗启明星亮,叩晨钟。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四月三十日作于山东莱芜。
#仁炟法师#【信是道元功德母】学佛心要诚,这是前提。首先要信,相信佛法僧三宝,相信每个人修行都能成就。信是道元功德母,在信的基础上心才会诚。如果不信,心也就不会诚。但是光信和诚还远远不够,还要修,依戒定慧三无漏学精进修行,启迪智慧。
#仁炟法师#【抱朴守心歌】见财不贪,见色不念;顺境不喜,逆境不怨。居高不矜,位低不攀;载誉不骄,遭谤不辩。辱骂不瞋,遇欺不避;蒙冤不申,诬陷不拒。抱朴守心,清净安然;忍而无忍,自在无边。佛历二五五五年(西元2011年)七月二十八日作于朝礼九华途中。
#仁炟法师#【唯除不善,除不至诚】诵《大悲咒》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利益,但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云:“唯除不善,除不至诚”,修任何法门都如此。